转发外语学院关于举行“2021年度C9高校研究生学术英语演讲比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http://www.sis.zju.edu.cn/sischinese/2021/0914/c23219a2421103/page.htm
http://www.sis.zju.edu.cn/sischinese/2021/0914/c23219a2421103/page.htm
根据《关于实施研究生和学院(系)党政班子成员听课制度的通知》〔浙大研院(2018)7号〕通知精神,通过党政班子成员带头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及时掌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现将2021-2022学年秋冬学期研究生院和学院(系)党政班子成员听课工作安排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听课的课程范围:研究生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听课以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及研究生院立项资助建设的课程等为主,各学院(系)党政班子成员以本学院(系)开设的课程为主。 2、听课的课时要求:研究生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系)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听课应不少于 8 学时/学年,学院(系)党政班子其他成员听课应不少于 4 学时/学年。 3、听课的方式方法:以随机、随堂听课为主,也可组织针对性听课。听课过程中原则上只听讲、观察,不发言;听课后应与授课教师和上课学生进行交流,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态度等进行评价。2020-2021学年秋冬学期开始,研究生院和学院(系)党政班子成员听课后的课程评价在研究生管理系统完成,评价流程详见 “课程评价操作指南(电脑端与移动端)”( 附件1)。学院(系)党政班子成员在研究生管理系统统一设置为“院系督导”,院系督导权限需后台开通,请于9月17日前将“院系督导信息登记表” ( 附件2)电子版发送至nwr@zju.edu.cn,以便研究生院开通权限。 4、听课的安排落实:听课工作由研究生培养处负责总体安排。其中,涉及研究生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听课工作由研究生院院办协助开展,学院(系)党政班子成员听课工作由所在学院(系)负责安排落实。 5、听课的反馈跟踪:听课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填写《研究生课程教学异常情况表》(附件3),并及时与开课学院(系)研究生科或研究生院联系反映问题,以便相关学院(系)和研究生院解决问题。听课情况和听课老师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请及时向任课教师及所在学院(系)反馈。 6、听课结果的备案:各学院(系)应按秋冬学期对本学院(系)党政班子成员的听课情况进行总结,并于冬学期第九周将系统导出的“2021学年秋冬学期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汇总表(院系督导详细评价)”及书面总结材料报送研究生院备案。 院系管理员导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汇总表操作指南详见附件4。 请各学院(系)于2022年1月10日前将签字盖章后“2021学年秋冬学期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汇总表(院系督导详细评价)”及书面总结材料纸质版提交研究生培养处质量评价办公室(研究生综合教育楼811室),电子版请发送至nwr@zju.edu.cn。 请各学院(系)严格按照学校文件精神及各自制订的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开展党政班子成员听课制度,及时掌握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情况,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管理,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生院2021年9月7日附件1(2021更新版)课程评价操作指南(电脑端与移动端).pptx附件2院系督导信息登记表.xlsx附件3研究生课程教学异常情况表.docx附件4(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院系界面)院系管理员导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汇总表操作指南.docx
2022-2023学年秋冬学期开始,国际学生研究生《汉语》课程(课程号:5002001)的授课学季将从秋、冬、春、夏每个短学季授课调整为秋冬和春夏两个长学季授课,课时数也将从现在的32课时调整为96课时(周课时6节,共16周);国际学生硕士研究生《中国概况》课程(课程号:5022001)的学分将调整为2学分,周课时调整为2节。为减少本次调整对老生和2021级新生的影响,特此提醒尚未获得上述课程学分的老生和2021级新生,尽快在2021-2022学年秋冬学期选课修读,最晚在2021-2022学年春夏学期修读完毕。 咨询电话:胡老师 87952091 周老师 87953837 国际教育学院 2021年8月18日 Notice on the Adjustments of the Chinese and Survey of China Courses for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Starting from the autumn-winter semester of the 2022-2023 academic year, the course of Chinese for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course code: 5002001) which is currently offered every autumn, winter, spring and summer terms will be adjusted to every autumn-winter semester and spring-summer semester. Class hours will also be increased from 32 to 96 (6 class hours per week, 16 weeks total). Credits for the course of Survey of China (course code: 5022001) for international master’s students will be changed to 2 credits, and class hours will be changed to 2 per week. To minimise the effect of this adjustment on current students and 2021 freshmen, we are reminding all students who have not earned the credits of the above courses to complete the courses as soon as possible during the autumn-winter semester of the 2021-2022 school year, and no later than the spring-summer semester of the 2021-2022 school year.TEL: MS HU 87952091 MS ZHOU 87953837
各学院(系)、各教学单位、各任课教师、各位同学:2021-2022学年秋冬学期开学在即,结合杭州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实际,现将秋冬学期教学相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在确保全校师生健康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教学工作。二、教学安排秋冬学期所有课程按课表排定的时间、地点开课。1.任课教师需在开课前完成“学在浙大”平台建课工作,及时维护课程学习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为后续更好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及课后交流互动,建议任课教师通过钉钉、微信、QQ等建立课程交流群。2. 关于理论教学,考虑到部分学生因疫情原因无法按时返校,教师在公共教室上课时须根据“录播教室使用说明”进行授课(详见附件),供无法返校学生实时进行课程学习(安排在院系专业教室开课的课程,由专业院系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关于实验教学,针对不能返校学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开课学院(系)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内容调整”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实验教学;也可在学生返校后安排补课。关于校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学院(系)要加强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组织管理,合理地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和应急预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时应遵守属地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不组织出省实践教学活动,集中实践活动非必要不出市。关于对外交流,暂缓派遣学生参加2021-2022学年秋冬学期线下境外交流项目,未来将根据疫情走势研判是否恢复。三、其他事项1.请各学院(系)及教学单位及时做好秋冬学期课程任课教师的防疫排查工作。因特殊情况无法到教室上课,需开展纯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课程,在正式开课前,由学院(系)及教学单位审核线上或线上线下授课方式后报本科生院或研究生院备案,确保教学有序开展。2. 请任课教师关注本课程未返校的学生,及时给予学业指导与帮助。3.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防控防疫的有关要求,加强教室的消毒杀菌和通风。四、异常情况的信息反馈和应急处置机制(一)信息反馈机制若教室(教学实验室)上课时发现身边同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或自觉发现有发热症状时,任课教师应第一时间拨打校医院值班电话(88201120),由校医院派员进行对接处置,同时告知物业管理人员(88206118)。(二)应急处置机制1. 发现异常情况后,由物业管理人员对所在教室(教学实验室)及相关区域进行临时封闭,并将异常情况人员在佩戴口罩的前提下,转移至校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检测。对于异常情况人员的密切接触者,由相关学院(系)、学工、研工等部门组织排查和通报。2. 所在教室(教学实验室)当天的其他课程更换地点或重新安排,并及时通知师生。3. 所在教室(教学实验室)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彻底消杀。 附件:1.大阳城官网平台智云课堂教师端使用说明.pdf2.浙大阳城官网平台智云课堂学生端使用说明.pdf 研究生院本科生院 2021年8月30日
各学院(系):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呈扩散蔓延趋势,变异病毒加速传播。国内多个省市出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根据相关要求,请各单位发挥主体责任,务必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研究生专业实践组织管理工作。1. 要始终保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的状态,深刻认识此次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暂缓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专业实践申请,进一步抓实抓细本单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疫情防控工作。2. 要教育引导本单位研究生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牢固树立疫情防控责任意识,每日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及时上报个人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3. 开展专业实践的研究生务必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戴口罩、少聚集,专业实践期间原则上不参加无关的活动。4.要加强本单位值班值守,通过浙大钉每日安全打卡数据等多种方式密切关注动态,加强过程管理。一旦发现疫情防控特殊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并妥善处置。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处2021年8月9日
一、重点提示1.研究生网上选课,请登录研究生院主页,点击“管理系统”,选择“全日制研究生信息系统登录”进行登录。浏览器推荐使用Google Chrome。2.进修生(指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和校际协议进修生,进修编号以B或JX或E或LX开头),选课登陆地址请点击:研究生管理系统进修生通道,英语课0500009研究生英语能力提升和政治课的选课于春夏学期进行。3.选课前请仔细阅读研究生网上选课须知(2017年修订)、研究生网上选课指南(2017年修订)及网上选课流程,如有需要,可点击培养方案查询,查看各个学院的培养方案。4.硕转博的学生请用博士生学号选课,切勿用硕士生学号,否则选课结果无效。5.若课程选课状态为候选志愿,在教室容量允许的情况下,请先去听课,以保证课程学习的完整性。各阶段选课结束后,请务必上网查询并确认个人最终选课结果,候选志愿的课程有可能因其他同学退课后释放容量而选上。6.若课表中课程名称颜色为橙色仅是候选志愿(未最终确定),只有黑色显示的课程才是最终已选中的课程。目前,研究生系统暂时未推出相应的手机终端APP,选课结果以网页显示为准。7.研究生课程会存在同一时段选上多门课程的情况,如上课时间冲突,请务必在规定时间内自行退课。尤其是公共素质课,请理性选择,原则上不要选择多于3个志愿,如选上多个志愿,需自行协调上课时间。8.因2021-2022学年开始,考试周取消,选课时请注意课程考试时间是否冲突,如有冲突,请自行调整选课。9.经向研究生、任课教师、研究生科调研,现决定从2021-2022学年秋冬学期起,短学期补(退)选时间缩短为一周,请研究生注意时间,及时选(退)课。10.根据大阳城官网平台研究生教学管理实施细则(2017年修订),选课人数少于5人的课程将在秋学期初选处理阶段停开。11.选课期间,全校性的公共课选课事宜请咨询研究生培养处(联系电话:88981406),专业培养方案、个人学习计划制定及审核、专业课选课、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密码等事宜请咨询所在学院(系)研究生科,联系方式详见个人学习计划及我的课程页面中的各院系联系方式(具体负责老师),另附各院系研究生科联系方式供参考。12.2017-2018学年秋冬学期开始,研究生英语课程0500006研究生英语水平测试、0500007研究生英语交流能力,相应调整为0500008研究生英语基础技能、0500009研究生英语能力提升。具体参见大阳城官网平台研究生外语教学有关规定(2017年修订),如涉及学习计划调整等,请参见关于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教学调整的通知。13.计划申请研究生英语课程免修的研究生,请对照关于调整研究生学位英语课程免修申请条件的通知相关免修申请条件,直接在系统中提交免修申请、登记证书信息并上传证书原件的扫描件(彩色,PDF格式),学院(系)审核通过即可获得相应学分。14.具备选课资格的本科生选研究生课程以及研究生选本科生课程均安排在补(退)选阶段,具体时间安排及咨询方式请见附件“关于2021-2022学年秋冬学期本科课程选课安排的通知”。具体选课时间及流程请关注本科生院网站相关通知(http://ugrs.zju.edu.cn)。本科生、研究生选课前请仔细阅读《大阳城官网平台本科生 研究生互通选课管理办法》,选课结果、考试安排及成绩可分别在对方系统中查看。二、选课日程安排本次选课分初选、补(退)选、冬季补(退)选三个阶段,具体时间安排详见下表。 选课阶段时间安排学生可做操作初选阶段9月1日9:00—9月9日11:00网上初选课程,选课不分先后。初选处理9月9日11:00—9月9日17:00,专业课选课数据学院(系)预处理。9月9日17:00—9月10日12:00,初选数据研究生院统一处理;系统选课数据检查、备份。部分课程可能因选课人数不足而停开,请关注研究生院网上通知,及时调整个人选课。初选确认9月10日12:00后在“我的课程”栏确认初选结果。补(退)选阶段9月10日17:00—9月17日11:00可补(退)选课程;公共课无需进行选课处理,有容量的课程即选即中,没有容量的课程可先候补,等有人退出后按候补志愿先后依次选入;所有专业课和跨专业课的补选记录均为候选意向,需进行选课处理后才能确认。补(退)选处理9月17日11:00—9月17日17:00,专业课选课数据学院(系)预处理。9月17日17:00—9月18日17:00,补(退)选数据研究生院统一处理;系统选课数据检查、备份。专业课补(退)选结果待补(退)选数据研究生院统一处理完成后可在“我的课程”栏查询。秋季选课结果公布9月18日17:00后务必在“我的课程”及“我的课表”处确认个人最终选课结果。冬季补(退)选阶段11月5日9:00—11月12日11:00可以补(退)选冬季学期课程(不含秋冬连上课程)。所有课程无需经过选课处理,有容量的课程即选即中,没有容量的课程可先候补,等有人退出后按候补志愿先后依次选入冬季补(退)选处理11月12日11:00—17:00冬季选课结果公布11月12日17:00后务必在“我的课程”及“我的课表”处确认个人最终选课结果。 研究生培养处2021年7月16日
根据《大阳城官网平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暂行)》(浙大发研〔2015〕99 号),经过院系或导师推荐,各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推选,大阳城官网平台学位评定委员会评选,《法理的概念研究》等9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20年大阳城官网平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详见附件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性阐释》等29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20年大阳城官网平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详见附件2)。现予公示,公示期为30天。 如果有意见或建议,请在公示期内实名发送邮件到yjsyxwb@zju.edu.cn,或将书面意见寄送到大阳城官网平台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大阳城官网平台紫金港校区研究生教育大楼904室)。 附件1-2020年大阳城官网平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pdf附件2-2020年大阳城官网平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名单.pdf 大阳城官网平台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7月13日
各学院(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经研究决定举办第十二期“求是导师学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7月9日(周五)上午9:00-11:30 二、地点安排 紫金港校区剧场 三、参加人员 2019年11月至今,新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导师;没有参加过往期求是导师学校的导师。 四、注意事项 1. 请各学院(系)做好各项组织工作,各学院(系)负责人或研究生教育分管负责人及研究生科科长带队参加。 2. 请参会导师安排好工作,准时参加。 3. 请参会导师先在小剧场报到处钉钉扫码签到,于8:45前进场完毕。 4. 现场按照学部排列座位顺序(附件:第十二期求是导师学校座位表.doc),请导师们按序就座。 5. 请参会人员全程佩戴口罩。 研究生院 2021年7月6日附件:第十二期求是导师学校.pdf
各学院(系)、各有关单位:为支持和鼓励取得优秀成果的博士生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做出高水平的博士学位论文,根据《大阳城官网平台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办法》(浙大发研〔2019〕93号),在本人申请、学院审核的基础上,经学科、学部评审推荐,学校共评选出闫丽等77名博士生获得2021年资助,现将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公示期为2021年7月2日至7月9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将意见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邮箱:yjsyxwb@zju.edu.cn。附件:大阳城官网平台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2021年拟资助名单 研究生院 2021年7月2日附件下载1、 附件:大阳城官网平台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2021年拟资助名单.pdf
各相关学院(系):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021年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立项的通知》(浙教办〔2021〕131号),决定开展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专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 立项基本要求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点支持与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高地建设,以及我省相关“十四五”规划阐明的重点研究方向等项目,注重加强基础研究。要认真落实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2.项目主要资助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申请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研究者,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项目研究人员一般应组成课题组,建有合理的梯队。3. 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专项的研究期限一般不超过1 年,项目负责人为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且距毕业时间不少于1年。研究生导师应当同时作为项目组成员,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督促研究生按时按计划推进项目研究工作,并于毕业前及时进行结题。4.作为项目负责人原则上每人只能同时在研1个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 二、申请与评审程序1.申请人(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填写《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申请书》(附件1)和申请人简况表(附件2),提交至所在院系研究生科。2.请各学院(系)按本通知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组织项目的申报动员和评审工作,择优排序推荐。3.按照“学生自主申请、院系排序推荐、学校择优立项”的原则,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对学院(系)推荐的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拟立项项目名单。研究生院对拟立项项目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立项项目名单。 三、项目资助经费1.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专项)立项项目资助金额为1万元。项目经费须专款专用,不得用于与本项目研究无关的开支,项目经费报销须经导师批准同意。2.项目成果均须标注由本项目资助,否则不予作为结题依据。 四、时间安排7月15日前,学院(系)完成本单位立项项目评审和公示并将申请材料(附件1、2)以及《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备案汇总表》(附件3,按照推荐顺序排序)的纸质版(签字盖章后)递交至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处(紫金港西区研究生教育综合楼818室),电子版发送至邮箱:zyxwc@zju.edu.cn(申请材料打包以项目负责人名字命名,备案汇总表以院系名称命名后统一发送),逾期不予受理。 五、其他1.研究生院发文公布的立项项目负责人,需登陆“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管理平台注册(网址为www.ky.zjedu.gov.cn),并于规定时间前将《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申请书》上传至“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管理平台”,时间及上传事项另行通知。立项项目应与上传至网络平台的项目保持一致,不一致的或不上传的,不作为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2.有关申请事宜,谨请咨询:88982797 孙老师。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处2021年7月1日附件下载 1、 附件1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申报书.docx 2、 附件2 申请人简况表.docx 3、 附件3 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备案汇总表.xlsx